从博罗尼亚展看中意瓷砖行业的差距


在刚刚结束的博洛尼亚陶瓷展上,瓷砖大板仍然是今年新产品的主角。不过与往年相比,还是有不少的变化。一是规格更大了,以前主流是1200*2400mm和1500*3000mm,现在主流为1600*3200mm,甚至有1600*4800mm超大规格。二是厚度范围更宽,从早年主要是3-5mm,到近年以6mm和10mm为主,今年则是6mm、10mm为主之外,厚度甚至能达到20-30mm。三是表面工艺更多样化,大板最早出现只是原坯效果,后来发展到表面施釉,现在更多是坯体渗花和釉面印花。四是表面效果从早年仿古砖面为主,到现在的清一色的仿石效果,色彩也更丰富,从原来绝大多数的白底色印上灰色,现在更多是多色组合,效果更加逼真。

今年的产品设计风格,仿石和仿木效果设计仍然是不变的主题,但仿真度越来越逼真,有些产品就连行家都未必能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真伪。色彩方面,黑白灰也还是永恒的主基调色彩,但一些鲜艳的色彩,比如艳黄色、艳红色也开始在喷墨工艺中得到应用。

意大利博洛尼亚瓷砖展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瓷砖第一展,是因为可以在展会上看到世界上最新的技术、最新的材料、最新的装备、最新的设计和最新的产品。而这一系列最新,均是由意大利的公司在主导,所以,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国陶瓷同行远赴意大利去观展。因为看到有什么新产品,回来可以直接模仿,发现有可用的新材料、新装备、新技术、新设计,就开始发扬中国人的土豪风格,直接买回来。

本人连续20多年,每年都有去博罗尼亚观展,但每次观展,心情总是很凝重,在展会现场,你会亲身感受到中意瓷砖之间的巨大差距。这两年简一以参展者身份,与世界顶级高手同台亮相,这种体会更深,因为我们不仅能看到产品、技术等显性的差距,更能感受到背后深层次的差距。而且,整体差距近年来不是缩小而是在不断拉大。今天的简一不再是一个旁观者,而是代表中国陶瓷在世界舞台的一个直接参与者,倍感身上的压力更大,肩上的责任更重。

背后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
一是国际化的差距。在国际市场上,高端品牌牢牢掌控在意大利公司手上,意大利制造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高端品牌。中国瓷砖企业出口只是为了多卖点货,多做点生意,没有一家中国品牌能在国际上有江湖地位,中国产品是低价的象征。意大利80%的产能销往世界各地,而中国出口只有11%,这几年还在逐年萎缩,说明我们原来依靠低价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失去优势。由于意大利工厂注重产品创新,品牌建设,以及长期的市场渠道建设,意大利的平均工厂出口价是我们的2倍以上,市场终端零售价更是达到3倍以上。

二是经营效率的差距。中国瓷砖企业以产量大而著称,全国瓷砖总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,但是,生产效率则远不如意大利的企业。以意大利中上水平的工厂为利,他们的年人均生产量近2万平方米,是我们人均年产量的2.5倍,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200万元/人/年,是我们的4倍以上。意大利工厂正在向工业4.0的进发,而中国瓷砖企业连工业2.0还没有完全实现。生产效率的低下,进一步弱化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。

三是经营理念的差距,这也是最核心的差距。中国瓷砖企业喜欢赚巧钱,赚快钱,追求野蛮增长。为了赚巧钱,自然不会注重创新的投入,而是拿来主义,用钱买或者模仿,甚至抄袭,本质上是扼杀了我们自己的创新基因,只能是做跟随者,难以形成自己的产品特点和风格,造成行业产品严重同质化。为了赚快钱,就不会有耐心,肯花钱去开展长期的品牌建设,从而失去了品牌附加值,低价成为行业最惯用的竞争手段,从而造成常态化市场价格恶行竞争。为了赚快钱,就不会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,用心为顾客着想,市场上各种忽悠手段用尽,坑骗消费者的事件频发。中国很多的企业,将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如何拉动销售、扩大销售规模,如何降低成本从而可以更低价格销售上。而意大利工厂更注重可持续经营,个个崇尚创新,人人看重品牌和客户体验;这种经营价值观的深层次差异,才是我们整体落后的根本。

当然,我们看到差距,并不是要自我泄气,妄自菲薄。在过去30年中,中国瓷砖行业从零开始,现在生产规模上来了,产品性能上来了,行业产业链完整了,完成了最基础的建设。今天,我们既要看到成绩,也要看到差距。关键是,我们必须转型升级,才能逐步缩小差距,才能更好参与国际化竞争,才有行业未来发展的空间。其核心在以下两个方面:其一是必须系统创新,没有创新这个核心就失去未来发展的原点。只有创新,我们才能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风格,才能脱掉跟随者的帽子,才有可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。其二是国际化品牌建设,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瓷砖消费市场,但只有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去,才能从外部带动内部的转型升级,才能真正促使我们上一个层次。

 


上一篇 什么是管理

下一篇 企业经营如开车

回顶部